登录
|
注册
关注我们: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快讯
党建活动简报
党务公开
组织机构
廉政文化
组织机构
制度方案
廉政快讯
心得体会
德育工作
师德师风
家校合育
魅力印山人
安全工作
校务公开
领导班子
办学目标
信息公示
工会建设
学生天地
美术作品
学生习作
社会实践
群星闪耀
教学研究
教改动态
教改资讯
研成成果
教师论坛
教学论文
案例设计
师道交流
新闻资讯
学校资讯
社会新闻
档案馆
19
欢迎访问某某公司网站!
教师团队
教育联盟
印山笛韵
25
网站首页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图片展示
视频中心
印山民族小学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师论坛
>>
案例设计
>>
《绿色出行》教学设计(陈智慧)
名师名校长风采
名师风采
名校长风采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快讯
党建活动简报
党务公开
组织机构
廉政文化
组织机构
制度方案
廉政快讯
心得体会
教育联盟
印山笛韵
校务公开
领导班子
办学目标
信息公示
工会建设
学生天地
美术作品
学生习作
社会实践
教学研究
教改动态
教改资讯
研成成果
教师论坛
教学论文
案例设计
师道交流
新闻资讯
学校资讯
社会新闻
档案馆
19
《绿色出行》教学设计(陈智慧)
来源:
|
作者:
ysmzxx
|
发布时间:
2131天前
|
12408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色出行》教学设计
贵州省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陈志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5—106页。
教材分析:
《标准(2011版)》提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重视数学应用,才能使数学学习富有生命力。与上一轮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新增了“绿色出行”实践活动。绿色出行,这是我们近几年来全球都关注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更要关注。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体现数学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网络、其他教材资源等,已经感受到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通过几年多样化学习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学生缺乏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学习较为被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
2.探索空气污染的原因 ,增强环保意识,倡议绿色出行。
3.通过活动,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汽车的行驶路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实现绿色出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课件,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第一张幻灯片,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看到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知道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绿色出行。”
生2:“我想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
生3:“绿色出行和我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
生4:“为什么要绿色出行?”
生5:“绿色出行有什么好处?”
·······
2.探讨日常出行的方式:板书“出行”,提问:“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有哪些?”
生汇报,师板书:开车、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
师板书“绿色”,“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出行呢,带着刚才同学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课题《小学数学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课题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删选可用问题展开研究。将题目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有哪些,再带着疑惑进入探究新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了解汽车尾气危害。
①出示北京市、玉屏县城交通图片,“观察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
生1:“北京的车真多啊!”
生2:“玉屏车多路窄,最爱堵车了。”
生3:“乘坐公交车、地铁更方便、快捷。”
生4:“车多还意味着汽车尾气的排放多,污染空气。”
②.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设计意图:课件图片是一目了然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一般都能有以上的感想,但对于汽车尾气的危害只是停留在表面,只知道尾气会污染空气,但具体排放的是哪些气体,危害有多大并不知道,所以,通过资料链接,让学生对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铅等作了解,知道汽车尾气的危害性。】
2.理解文字,初步感知绿色出行。
①出示教材105页文字(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②请一生当播音员,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预设:
生1:“保有量”是什么意思?
生2:“同比”是什么意思?
生3:“绿色出行”具体含义是什么?
③师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彩笔勾画相应字词。请学生自学教材106页“你知道吗?”,了解绿色出行、同比、环比的释义。教师解释“保有量”的释义。
④师指着板书:“通过学习,判断一下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中哪些是属于绿色出行呢?”
“文中的‘同比’这一句话是相对于哪一年呢?”
【设计意图:这段文字的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也多。采用听广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自主找到不理解的字词并提出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自学”这种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材,让学生自学,再通过提问,在具体情节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3.利用数据,进一步感知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①组织学生阅读第1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也可以问问老师。在第三问中,似乎缺少条件,有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明确:条件在第一段文字中,2011年末的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是4322万辆。
②师:“老师发现在计算时由于数据比较大,有的同学计算吃力,其实题目给出的是平均数,我们也可以采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③结合数据说明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计算很顺利,但于学困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我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不成功时,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由于第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隐藏在第一段文字内容中,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却没有发现,所以在这里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在第一段文字中,即2011年末的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是4322万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基本都是直接利用数据计算,没有考虑到这些数据是平均数,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做,所以在这里提出来,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4.结合实例,感知绿色出行人人有责。
①出示文字(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单程用45分钟。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30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分。)了解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根据文字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一,比较他们的出行方式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出行方式
平均速度
单程用时
单程路程
爸爸
妈妈
小明
②.组织学生阅读第二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③.综合所有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我将第2、3小题合并处理,且教材中并没有这个表格。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基于这道题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再观察,结果是一目了然的,这也便于解决教材中的第3小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表格的重要作用,渗透另一种学习方法。】
三、 拓展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二,计算绿色出行的百分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爸爸
妈妈
学生
公共交通
私家车
自行车
步行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师总结,渗透法制教育并倡导:“绿色出行,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设计意图:拓展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所以布置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收集、整理、合作等能力。总结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展开,注意渗透环境保护法,并倡导:“绿色出行,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和反思走出课堂。】
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县级培训活动的一节示范课。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一是因为这是新人教版新增的内容,选材“新”,二是因为它属于综合实践内容,难度“大”,三是因为想结合自己在做的课题《小学数学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听课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节课后进行了评课环节,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综合老师们所给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本节课的课件图片若改为视频,将会给学生更深的视觉冲击,对空气、环境的现状有更深的感触,对本节课的探究欲望会更强。
上一篇:
《千姿百态的帽子》设计
下一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许慧娟)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