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注我们: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快讯
党建活动简报
党务公开
组织机构
廉政文化
组织机构
制度方案
廉政快讯
心得体会
德育工作
师德师风
家校合育
魅力印山人
安全工作
校务公开
领导班子
办学目标
信息公示
工会建设
学生天地
美术作品
学生习作
社会实践
群星闪耀
教学研究
教改动态
教改资讯
研成成果
教师论坛
教学论文
案例设计
师道交流
新闻资讯
学校资讯
社会新闻
档案馆
19
欢迎访问某某公司网站!
教师团队
教育联盟
印山笛韵
25
网站首页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图片展示
视频中心
印山民族小学
网站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师论坛
>>
案例设计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许慧娟)
名师名校长风采
名师风采
名校长风采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快讯
党建活动简报
党务公开
组织机构
廉政文化
组织机构
制度方案
廉政快讯
心得体会
教育联盟
印山笛韵
校务公开
领导班子
办学目标
信息公示
工会建设
学生天地
美术作品
学生习作
社会实践
教学研究
教改动态
教改资讯
研成成果
教师论坛
教学论文
案例设计
师道交流
新闻资讯
学校资讯
社会新闻
档案馆
19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许慧娟)
来源:
|
作者:
ysmzxx
|
发布时间:
2169天前
|
9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 许慧娟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 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你们还记得前面学过哪些寓言吗?(指名
说。)
2、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
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3、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这个生动
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2、 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3、 学习多音字“圈”的读音。
三、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 请同学们说说“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2、 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3、读了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养养人丢了几次羊?为
什么会丢?
2、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用“----”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2)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3)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①“街坊”指的是谁?(邻居)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说。)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劝告,对养羊人关心的语气)。指名读。
③街坊对养羊人是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指名说。)可以看出养羊人的态度如何?(无所谓,毫不在意)。指名读。
④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⑥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4)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4自然段。
①“又”是什么意思?
②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又丢失了一只羊。
2、学习第5自然段。
(1)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2)“后悔”这一词说明了什么?
(3)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抽生说。)“赶快”一词说明了什么?
(4)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
(5)请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6)这个人在修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小朋友,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从这则寓意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①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②教师小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补充。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原来有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板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七、教师总结。
八、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为时不晚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铜仁市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许慧娟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三组课文的《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在揭示课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这个标题提出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字词的学习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
3、这节课中我认为体现最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亡”和“牢”中,我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最终得出这里的亡是丢失的意思。还有一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进行理解课文,抓住课文养羊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来得出寓意。
4、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体验。
5、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6、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在此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正学表达。
7、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8、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就不算晚。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9、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从教学设计中,我着意体现了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的观念,一堂课没有能发挥好学生思维,他们也是随着我的思路进行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绿色出行》教学设计(陈智慧)
下一篇: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杨俊)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