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欢迎访问某某公司网站!
印山民族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及说课
来源: | 作者:ysmzxx | 发布时间: 2170天前 | 63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垃圾
(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
指导教师:易军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校园垃圾就开始伴随着学生的校园生活,它给班级、学校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五年级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校园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建立学生向学校提出建议,让学生以真实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预期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5课时)
★提出活动主题——分析、筛选问题、确定研究的小主题
★成立小组——小组分工——制作小组分工表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制定小组活动准备阶段评价表
2、活动实施阶段(20课时)
★收集资料
★制定小组活动记录
★整理资料、学习资料
★制定活动展示方案
★制定小组活动实施阶段评价表
3、活动总结阶段(5课时)
★小组交流、汇报——成果、作品展示
★撰写个人活动心得
★制定小组活动总结阶段评价表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各小组资料整理、归类装档
四、活动实施 
(一)提出活动产生的背景。 (第1课时)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校园垃圾就开始伴随着学生的校园生活,它给班级、学校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五年级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校园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建立学生向学校提出建议,让学生以真实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师引导:同学们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一起对问题进行精简和筛选,保留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本次活动研究的小主题。
(二)分析、筛选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第2课时)
(1) 对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一下分析,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到底有多少探究价值,到底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间就调查的,而且还要看看是否具有操作性,是不是我们小学生能够做得到的。
(2) 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对有探究性的问题、值得去探究的问题进行保留。最后筛选出问题本次活动要去研究调查的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没有被保留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作为此次活动去研究的问题。
把握以下原则:
1、 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2、 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
3、 问题是否具有可行性
4、 问题的研究是否具有操作性
(三)确定研究的问题、小组分工(第3课时)
1、全班按照4—8个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的原则或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小组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然后进行小组分工。一个小组可以调查研究1——2个问题。
班级:            小组名称:
组长:             副组长:                                
资料保管员:       发言代表: 
记录员:           调查员:
   2、小组分工完了之后把小组分工表用A4纸设计并交由资料保管员保管。
3、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进行巡视、指导,对在分组、分工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小组,并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承担一份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
(四) 制定活动计划(第4课时)
结合此次活动,有效的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五) 汇报与修改活动计划(第5课时)
学生汇报小组“活动计划”老师指导进行评论与修改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的填写,要写具体。如:
第一次时间安排:2012年9月7日下午3:00——4:00,在学校阅览室
第二次时间安排:2012年10月14日下午3:30——4:30,在校图书馆
第三次时间安排:………………………………………………
(六)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学习资料、制定活动记录(第6—14课时)
1、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
2、让各小组的发言代表汇报资料收集的情况,说说在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教师以指导的方式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如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如:
教师:在活动当中,你们小组面临了什么样的困难?
学生:我们小组查找资料比较困难。
教师:那么其他小组的同学,假如是你们小组遇到了这种困难,你会怎么办?
学生:给出建议……
讨论完了以后,继续展开活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3、教师指导如何整理和筛选资料
4、教师指导如何把资料整理归档
5、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资料
 
(七)制定小组活动记录(第15课时)


(八) 汇报与修改活动记录(第16-20课时)
学生汇报小组“活动计划”老师指导进行评论与修改
五、活动总结
小组进行成果的汇报与交流(第21课时)
本次我们开展的是“给垃圾找个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进行小组汇报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汇报:“我叫***,来自是哪一班、哪一个小组,我是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从活动到现在经过我们小组不懈的努力,我们收集到了很多的资料,下面我代表我们小组向大家来汇报一下我们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2)、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了解到了……(汇报资料)
(3)、最后,我的发言完毕
最后全班同学来评一评,看看是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收集的资料最多最丰富。
活动成果展示、小组评价(第18---25课时)
1、 制定成果展示方案
2、 制定小组活动评价表
3、 小组评价
撰写个人活动总结(第26课时)
在活动结束之季,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对本次活动的看法
2、活动当中的收获
3、活动当中表现优异的地方
4、活动当中表现不足的地方
5、在今后的活动当中该怎么做
汇报优秀个人活动总结(第27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总结进行修改,并将优秀的个人活动总结在全班进行汇报。
整理活动资料(第28课时)
最后,由教师把同学们的原始资料统一整理收集起来,放入档案袋包括:
1、小组分工表
2、活动计划
3、活动记录
4、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5、活动评价表
6、学生个人的活动总结
六、活动反思(29-30课时)
附选题课的教案:
给垃圾找个家
一、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危害和回收处理等生活常识。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大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小主题。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变为可实施的的研究课题。
(三)情感目标: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二 、活动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大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小主题。
2、如何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变为可实施的的研究课题。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   备教案。
2   制作课件。
3   打印需要的表格。
学生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阶段:
1、创设情境:(1)出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和乱扔垃圾的对比图片;(2)计算导入:(算一算)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1)播放图片,谈感受;
(2)、出示题目:
我县约有23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若一年以365天计算,那么一年会产生多少千克的垃圾呢?
(2)学生计算,老师板书:
1年: 1千克/户×23000户×365天=8395000千克=8395吨


(3)让学生感受所产生垃圾数量有多大:
如果一辆卡车能装20吨,那么一年产生的垃圾能装多少辆卡车呢?8395吨÷20吨/辆≈420辆(课件呈现一排排大卡车,让学生通过想象车队的庞大而感受数字之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目的:围绕主题,提出问题。)
(1)、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我们刚才算的,这是我县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是不是所有的垃圾呢?为什么?(加上饭店、大大小小的工厂,垃圾量大大超过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县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一个市,一个省,全国,全世界呢?”
(2)、出示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帖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
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探索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那关于生活中的垃圾,你最想从哪些方面作一下调查研究呢?把你的想法说说吧!
(3)、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自愿说或指名说)。
(4)、组内交流,组长汇总小组内的提出的问题。
我是组长
 
我们小组响亮的名字是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有
1、                                
2、                                
                              
(二)、确定主题阶段:
1、归纳并整理:
(设计目的: 整合问题,产生研究小课题。)
组长汇报小组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并整理问题(师板书问题)。
2、选择主题:
(1)、选题指导:
①你所选的课题是否是你乐于研究的问题。
②你所选的课题是否有实效性,即课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③你所选的课题是否有可行性,即根据自己的能力(学识、精力、时间、经济)、学校的条件和周围环境能不能完成这个研究。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现在想把哪个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呢,为什么?
(3)、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了解。
3、成立课题小组:
(1)小组内竞选或推选出组长,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并且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小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信息组:查找有关垃圾的类别及产生来源的书籍、报刊文章、网上报道。
调查组:参观环卫处、查找资料,了解家乡日产垃圾的数量及处理情况。
追踪组:拜访环保专家,了解垃圾处理的先进科学技术。
(3)制定计划: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聘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
组名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成立时间
  年  月 日
 
我们组想要研究的主题是:                                。
(三) 课后指导:、 
课后组长组织,做好分工,参考下面的几项制定好下一步研究的计划表,收集相关资料。
(1)小课题名称
(2)课题组成员姓名
(3)研究的基本目标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与器具准备
(6)研究过程
(7)人员分工
(8)预计研究成果形式
(四) 板书设计:(课堂中将会根据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板书。)
生活中的垃圾
1、垃圾的分类
2、垃圾的来源
3、垃圾的危害
4、垃圾的处理
 
综合课《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有关知识。综合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的总结、汇报阶段。
下面我就综合实践活动课《身边的垃圾》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说课题生成的背景 (一) 课题生成的背景 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束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二) 课题的形成: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校园垃圾就开始伴随着学生的校园生活,它给班级、学校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五年级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校园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建立学生向学校提出建议,让学生以真实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同学在离垃圾筒很远的地方就随手将垃圾往筒里扔,甚至扔在了外面也不会主动将垃圾捡起来。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而且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了学生们探索实践的动力。于是,我们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为——《给垃圾找个家》的探究。
二、 这次活动的总目标我希望同学们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问卷、写垃圾处理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调查法,讨论法、展示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调查、社会宣传等活动,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开展调查和社会宣传活动,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设立了活动目标,再为活动做好各项准备。
(5)教法与学法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较完善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危害和回收处理等生活常识。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大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小主题。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变为可实施的的研究课题。
(三)情感目标: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二、活动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大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小主题。
2、如何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变为可实施的的研究课题。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打印需要的表格。
学生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本次活动时间为2个学期,分四阶段实施:确立课题,开展活动,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四、活动过程:
(一)、确立课题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通过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遍地的垃圾信息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导入主题,这一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板书主题之后,我趁热打铁,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子课题。
[设计意图] 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  归纳问题,确立子课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类整理,确立了一下子课题:(1)垃圾与健康;(2)垃圾的处理;(3)寻找校园内的垃圾;(4)换角度看废物,回收废品;(5)环保箴言口号设计。
第三环节  成立小组,制定方案。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民主选举组长,并做好分工。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目的、步骤、方法以及组员分工等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制定活动法案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哪几方面来考虑,提醒学生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特别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明确,以便为第二阶段的实践探究做好准备。
(二)、开展活动。
各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协助。
垃圾与健康小组:成员到商场,街道,居民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哪些垃圾,哪些疾病与垃圾有关,处理垃圾时会带来哪些问题,垃圾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并填写《垃圾与健康调查表》。
垃圾处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方式及垃圾再利用的方法。
寻找校园内的垃圾小组:考察校园内所能发现的垃圾,并把垃圾按多少排序,按能否再利用归类。
废品回收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回收箱,盛放可回收,可降解,不可回收三种废物,将同学们寻找的废物回收起来。同时,到废品收购站调查走访,了解废品的价值。
环保箴言口号设计小组: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环保口号和箴言,并张贴于回收箱上或环保宣传栏内,或制成警示牌插在校园中,营造环保教育气氛。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分头行动,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落实实践内容。
(三)、成果展示。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课堂版块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由两名主持人主持。
课堂版块二:成果展示,交流点评。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深刻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明白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资料整理。由教师及主持人将本次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整理打印成册,在学校传阅。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设计意图]    积累资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来宣传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使环保深入人心。
2、用废旧物品制作新的作品。从已有的一次性用品再利用的例子中获取创意。通过开展“变废为宝奖”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小组合作能力。如:
(1)去除法:把牛奶盒去掉屋顶可以作储物盒。
(2)编织法:把吸管编织在一起,就可以制成精美的塑料花。
(3)组合法:一次性筷子经过巧妙的组合可以变成美丽的花盆;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和旧丝带教同学们做花瓶。
评选“变废为宝奖”。获奖作品必须:使用材料全部是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创作性,作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
3、服务社区
   定期对学校周边的环保实践基地的垃圾进行清理,对环境进行维护。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阶段,教师要亲临指导,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想,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结束我的说课:凡是孩子自已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只有当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