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欢迎访问某某公司网站!
印山民族小学
浅谈转变数学课堂模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姚勇)
来源: | 作者:ysmzxx | 发布时间: 1793天前 | 3709 次浏览 | 分享到:

浅谈转变数学课堂模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铜仁市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姚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三个方面对标题进行论证。

关键词:动力  关键  途径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题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中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个人见解。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现象。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从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老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兴趣异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兴趣时,要坚持特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知疲倦。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直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本,造成教材不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不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的现象。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的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依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认为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的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合或计算。(4)能明确图上标明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

2、重视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育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替学生“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的教学中,会用量角器按制定的角度画角等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等等。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给学生学习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个巩固学生掌握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就应该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年级我还注重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应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解答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教9加几与8加几,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再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

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现实模式的同时,计算的正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完成,不图准确,这样是不行的。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的教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标错题;二看运用公式是否正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更应该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有良好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我训练学生吧验算看作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步骤。验算中,学生经过自我反辩,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决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绽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