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印山民族小学 陈志慧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阐述我的新课设计: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新知学习。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前面部分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系列实验、操作活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猜测、实验、操作活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难点是通过系列活动归纳新知定义以及运用于生活实际。
四、说教法学法
1、学法:本课中我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主要运用质疑、直观演示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与归纳,进而实际运用,充分扮演好教师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
2、学法:学生进行猜测、量一量、拼一拼等实验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而归纳、实际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悬疑质疑,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很多知识,看,老师这有一个三角形(手执教具),你知道它的各个角的度数吗?
生汇报:90°、60°、30°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所说的这几个角(指着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那你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多少吗?
生计算、汇报:180°
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
生猜测:“是”“不是”
师:到底是不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内角”,带着疑问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画一画、量一量
提出要求:
分组:一大组画直角三角形、二大组画锐角三角形、三大组画钝角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ƒ汇报
〖本环节的设计,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分组画一画、量一量、既节约时间,又避免重复或遗漏某种三角形没人研究,这个环节中无可避免会出现量角不准确等情况,所以汇报过程中要处理好误差与不准的情况。〗
2、拼一拼:
同学们,刚才在量角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由于量的不准确,对于三角形的内容和是180°还存有质疑,现在咱们用另一种方法来验证一次。
提出要求:
将刚才画的三角形的角标上序号。
‚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
ƒ汇报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对于不知道怎么拼的同学让他们翻开课本85页,自己阅读教材提供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推理归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85页“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指名两生上台板演。齐订正。
2、教材88页第9题。
生交流,说一说这是什么三角形,再独立计算。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让学生独立完成,旨在看他们是否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实际运用;让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学生、教师评价,明确书写的规范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学生操作汇报、课件演示,所以板书要精简明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猜测: 是
不是
量一量 是
拼一拼 是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反思总结: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的过程中要调控好、有序进行。
School profile
玉屏侗族自治县印山民族小学座落在玉屏县城西北印山,始建于1827年。初名“玉屏学堂”、后相继易为“印山书院”、“玉屏县立标准小学”、“玉屏县城关一小”“玉屏印山小学”。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再更名为“印山民族小学”。在近两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上级学校和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为玉屏县的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