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公开课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贵州省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 陈 红
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但随着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引发高效而富有乐趣的数学学习。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两根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存在着诸多误区,过分追求着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引发出大量的问题值得大家的商榷。在运用中有的教师为了引入课题,费尽苦心,或拍来录像,或制作动画,可以说是杀鸡用了宰牛刀,教师显得非常辛苦,还有的教师醉心于自己的课件,成了放映员,整堂课师生共同成为“被”计算机牵着鼻子走的人。更有甚者整堂课一字板书也没有,我也有幸参加了全县骨干教师优质课大赛,辛苦了两三周才制作的课件,自己也感觉不错,但学生说:“在多媒体教学里学不了东西”。像这样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其辅助教学的目的体现在何处,教学的最终目标又如何来完成呢?
一、多媒体教学唯一化的“误”
1.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课件,忽略了教学的内容
现在很多教师上公开课、汇报课、比赛课,课件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准备,为了能够使课件界面美观、使用方便,很多老师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导致课件形式大于教学内容。殊不知,课件也仅仅是一个教具,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特别是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本是理性的东西,画面根本不需要太过花梢,关键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简单有效的演示效果。比如《圆柱的认识》一课中,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教学的重难点,课件只需要演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的关系,如果加上漂亮的背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现实中不少课件却为了追求画面的美观,花大量时间去网络中搜索图片和音乐,甚至想方设法地下载动画、视频。不但延长了课件制作的时间,同时也使课件丢失了数学原本的理性。更有甚者为了吸引听课老师的眼球,也为了使课堂导入更加新颖,不少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用视频、动画、配乐故事等手段让学生美滋滋地欣赏一番。以至于教师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学生还沉浸在故事中,歌声中,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在上数学课吗?
2.过分利用课件多媒体功能,忽略了思维的训练
现在的课,只要是公开课,就好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好像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泛滥成灾,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看适不适合使用。再者,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也越来越精致。表面上看,学生跟着电脑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地走下去,其实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定的程序上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小学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人机互动,留有空白,启迪学生思维。但有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也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显得牵强附会。导致一些数学课成了欣赏电脑动画,真可谓满足了学生视觉,而懒惰了学生思维,且教学过程不等于课件展示。适度应用课件资源,才能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3.追求华丽的多媒体课堂,忽略了课件本身价值
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时,几乎都是使尽了这些功能。一堂数学课上,音乐声不断,精美的图片不断,数学课变成了美术及音乐的欣赏课。这样的数学教学严重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层次思维受到严重干扰。例如:公开课一位老师执教《认识圆》时,以大家帮助懒羊羊寻找青草蛋糕为情景来引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找出青草蛋糕藏的范围,从而引出圆,殊不知学生一看到漂亮的青草蛋糕后,竟专注地在画青草蛋糕了。而对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早已抛之脑后了。
二、把握小学数学课件的“度”
1.抓住教学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来创设情景,使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而苍白;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相遇问题。于是,就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段路程,表示两地的距离,随后在路的两段走出两个小同学。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甲、乙两同学是怎样汇合的?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屏幕上的两个同学就以不同的速度面对面的行走起来,经过4分钟,两人在同一地点相遇。通过画面的动态演示,学生理解了“相向”、“相遇”,感悟到了求路程的一般方法,即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路程。探究情境,获得成功,学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求路程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用“速度和”来乘相遇时间得到路程,学生很难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得天独厚,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这一难点,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便在第一种解法的静态画面上,将表示1、2、3、4分钟甲、乙两人各行走路程的线段游离出来,在画面上移动,引导学生分析游离线段的联系“哪些线段之间相互有关系,用鼠标能否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动态画面有情有境,声形兼备,人机交互,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融合到形象的生活之中,再加上教师情声并茂的设疑,行动语言的暗示、肯定、点拨使学生在兴趣昂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悟。使整节课显得生动有趣,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在轻松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2.把握教学主线,巧用贵于多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地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教学十分强调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例如:《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并且让学生制定出自己周末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让学生学着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认识时间的珍贵,要形成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意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认识时间”的兴趣。
3.紧扣教学脉搏,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难为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例如: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从现有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延伸到1000以内数的认识,体会其中的原理,并培养学生对大数目的认识和数感。传统教学中利用教具演示,制作费时费力,而且演示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而在多媒体课件中却是随手拈来,课件通过移动小方块,把1个1个累积成10个,然后10个10个累积成100,最后再100个100个累积成1000。在累积的过程中,学生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帮老师数数,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1000形成的过程,又不失时机地引导着学生数数。这也给之后的1000以内数的数数教学中做好了铺垫,也为今后学生对大数目的估计奠定了数感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简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就像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随时可能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决不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预先设定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做到适度适量。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互相配合,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制作课件时,要增加灵活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灵活调度。同时,我们自身还要不断学习,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优势,为我所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兴趣更盎然,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School profile
玉屏侗族自治县印山民族小学座落在玉屏县城西北印山,始建于1827年。初名“玉屏学堂”、后相继易为“印山书院”、“玉屏县立标准小学”、“玉屏县城关一小”“玉屏印山小学”。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再更名为“印山民族小学”。在近两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上级学校和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为玉屏县的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