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美丽侗乡
作者:玉屏侗族自治印山民族小学五(3)班 张旭阳
铜仁-----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梵天净土”令人神往,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龙舟赛吸引了来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油茶之乡”、“箫笛文化艺术之乡”更是享誉海内外。
我的家乡玉屏是铜仁的一个县城,就座落在舞阳河畔,是个风景如画、具有浓厚的侗民族特色的地方。
位于县城中心十字街,有一座钟鼓楼。该楼始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它是侗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又名谯楼、南明楼,楼高21米,共3层,重檐翘角,琉璃瓦面,赤褐油漆壁、柱,五角攒尖顶。每层外部塑翼角四只,均系龙凤、鳌鱼形象。各层翘角尾部悬吊铜铃,风吹即发出悦耳之声。楼内门窗、围栏、挑枋、照面和扶手,都雕有龙凤花鸟,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登上三楼,极目四望,巍巍崇山,滔滔舞水,交相辉映,玉屏侗乡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五师长征途经玉屏时,曾在此楼向各族群众宣传长征宗旨。
如果说钟鼓楼以它悠久的历史成为侗乡人民的骄傲,那风雨桥就是以它独特的艺术构造成为侗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风雨桥不仅风格独特,建筑技巧也很高超。整个桥身结构严谨,但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无愧为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和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天才创造,是侗乡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玉屏不仅拥有浓郁的侗民族文化艺术,还以它独特的低山丘陵地势造就了“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
当您被钟鼓楼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住了的时候,当您还留念在那清波漾漾舞阳河畔的时候,不知不觉您将会进入另一片“世外桃源”----玉屏油茶观光园。放眼望去,一大片油茶林茂密而疏密有序,一条柏油自行车赛道从园中蜿蜒穿过,使一个个油茶小山丘及相对独立又紧紧连在了一起。
油茶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一年要结两次果,而两次果却完全不同。要是您是秋天来,那您就大饱眼福了,大片大片的油茶林开满了雪白的花,一个山丘连着一个山丘,一眼望不到头。每一朵花都似一张少女的脸,您一定会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她那如凝脂的肌肤。您也会学着当地孩子们的样子,摘一根空筒草,插进油茶花的花蕊,有滋有味的吸起花蜜来……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一棵油茶树上,您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油茶花,还可以看到油茶的果,不过这时候的果子叫茶子,是用来榨茶油的。要是您在春天来,您大可不必感到遗憾,因为春天油茶树上也是硕果累累,不过这时候的果子叫茶叶包,直接可以摘下来当水果吃,那甜甜涩涩的味道一定让您回味无穷。
目前,全县油茶面积0.9万公顷,茶籽年总产量达1600吨,全县人民还在不断的扩大油茶的种植面积,不断引进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观赏性。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油茶之乡”奖旗,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发展油茶生产的信心和激情。侗乡儿女会让油茶这面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旗永远飘扬。
玉屏----我可爱的家乡----一个美丽而神奇侗族风情浓郁得让您醉的地方。